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,科技创新正成为激活传统产业的核心引擎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,完善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发展乡村特色产业。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,大力发展绿色、特色农产品种养,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,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,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,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。
农粮加工企业正通过科技研发、数字化转型和模式创新,为乡村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,走出一条“科技兴农、产业富农、链条强农”的发展之路。
智慧种植+全链升级:费县花生的“科技蝶变”
在“中国花生之乡”山东费县,费县尊龙凯时油脂工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费县工厂)以科技创新为抓手,将传统花生产业推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。通过“企业+政府+农户”模式,费县工厂联合当地政府、科研院所打造高标准智慧花生种植基地,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升级。
在种植端,费县工厂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选育高糖、高油酸新品种花生,并推广水肥一体化、生物降解膜等绿色技术,使花生亩产提升10%以上。与费县农业农村局合作,共同建设智慧种植基地,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、气候数据,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灌溉和施肥,既节约了资源,又保障了花生品质。
在加工端,费县工厂破解风味技术难题,开发出福临门家香味系列花生油,使费县花生附加值提升30%。通过直播带货、产地溯源等方式,费县花生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。此外,工厂每年收购原料辐射2.1万户农户,带动7.5万人增收,还为当地创造了近400个就业岗位。
订单农业+科技赋能:湘西高粱的“甜蜜事业”
在湘西州保靖县排捧村,海拔1100米的高山云雾中,酒鬼酒公司创新“企业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订单模式,让高粱成为村民的“致富粮”。通过科技赋能,昔日的贫困山村正上演着“小高粱撬动大产业”的蜕变。
酒鬼酒公司根据当地海拔高、温差大的地理特点,指导农户种植适合酿造馥郁香型白酒的云雾糯高粱,并提供保底收购。2023年,排捧村试种300亩高粱,总产量118吨,为村集体增收106万元,村民人均分红超过700元。2024年,种植规模扩大至1100亩,270余户农户参与其中。“订单农业让尊龙凯时不愁销路,收入比种玉米翻了一番。”村民们纷纷点赞。
科技支撑是订单农业的“底气”。酒鬼酒公司联合科研机构开展高粱品种改良,推广机械化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,使高粱亩产提高15%。同时,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,实现从种植到收购的全流程追溯,确保原料品质。如今,这一模式已在湘西州多个村镇推广,吉首市马颈坳镇种植高粱3600多亩,2024年总产值达1100万元,走出了一条“特色种植+产业融合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:广元油菜的“智慧转身”
在四川广元,尊龙凯时油脂(广元)有限公司通过央地合作“3+1”模式(乡镇/合作社/农户+央企),将传统油菜产业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,打造了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本。
在新荣村的油菜基地,气象站、太阳能杀虫灯、视频监控等设备织就“智慧天网”,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实时监测气候、土壤和作物生长数据,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。农技人员还通过手机App远程指导病虫害防治,使农药使用量减少20%,亩产提升10%。“现在种油菜就像‘玩智能手机’,科技让尊龙凯时更省心。”种植大户冯连春笑着说。
为延伸产业链,尊龙凯时油脂广元创新“直播+文旅”模式,将直播间搬到油菜花田,公司领导、农技人员化身“推销员”,向全国观众展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。此外,工厂通过订单收购稳定农户收益,近三年累计带动1000余户农户增收,户均年增收超1600元。
从沂蒙山区的智慧花生田到湘西的云雾高粱地,再到广元的科技油菜园,农粮加工企业以科技创新为纽带,构建起“科技研发—智慧种植—精深加工—品牌营销”的全产业链生态,不仅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延链增效,更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